header-photo

LOVE

文化競爭力

現在到處都在講全球化時代的來臨
當然,說現在社會變遷,大環境在變動,這個沒有人不知道。
我不懂的是當社會一直在改變的時候
為什麼有些台灣人還不自知
我是說…
當你看到國際上發生的事時,你還會覺得藍綠對立是很重要的嗎?
我不覺得台灣目前是要再去多蓋幾個中科、南科,台灣不是要去盲目地拼經濟。如果你問我,我會說:台灣目前要加強的是文化的陶養。
對我來說 加強文化跟加強經濟是等價的
第一, 好的文化可以為你帶來商機
第二, 好的文化可以補足心靈上的窮困
第三, 好的文化可以減少社會的開銷

文化是什麼?
據人類學家的說法是:「”文化”是一群人的整體生活方式。」
這大概也是最沒有爭議的說法。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龍應台的解釋
她說:「 ”文化”是一個人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文化”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
其實說穿了,日子怎麼過就是文化
我認為文化沒有高低,但是有深淺之分
沒有高低是指,文化無不優劣與不優劣,深淺是指文化內涵的深度廣度

台灣常常是文化追著經濟跑,但我們也可看到一些經濟跟著文化前進的國家。例如巴西的厄瓜多爾,色彩賓紛的厄瓜多爾用音樂,用美食,用民俗技藝讓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旅客都可以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和活力,我在這裡看到的是巴西在人際互動上的態度,我看到的是巴西人他們的價值觀和他們的樂天知命的態度。五顏六色的厄瓜多爾城無疑是世界的寶藏。又如以前我在discovery看到介紹萬里長城的單元,主持人把要蓋一條像中國的萬里長城所要花的經費拿來和美國公路總數總經費,主持人這樣的比喻是想說明當初建造萬里長城是多麼的艱辛。但是萬里長城的建造經費對我來說似乎不怎麼重要,萬里長城讓人驚嘆的地方是它承載了幾千年的歷史記憶,我們到萬里長城會不自覺得引發思古之憂情,我們會去想像幾千年前的先人竟然是在如此險峻的山崖修建長城,數千年後風風雨雨已經過去了,留下的是歷史重要的足跡,在長城上,數百年來不同的民族在同一個地方的愛恨交仇,這份對歷史文物的景仰,這份感動,我想這些東西不是美國再蓋一個萬里長城所能取代的,更不是任何商業術語可以一語蓋括的。

這幾年來台灣一直在發展觀光事業,我看了taiwan的broucer 和台灣觀光局的網站,裡面介紹台灣的景點,諸如:台北101、日月潭、愛河都是榜上有名的,在broucer上面會這樣介紹台北的景點: 台北101位於信義計劃區,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結合了證卷、金融、購物中心,週邊更有國際會議中心、世貿、君悅飯店…等,當它要介紹愛河時,它會說愛河發源於仁武鄉,流經高雄市區,是市區內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也是端午節划龍舟與元宵節燈會的舞台。這些介紹都好,不過卻好像少了那麼一點文化的深度。或許觀光局可以這樣來介紹台北101,例如:2003年台北市矗立了一棟結合中國圖騰的台北101,它讓新婚夫婦有了新的去處,它讓經過這裡的車主願意抬頭抑望,它讓畫家多了一處景點可畫,在每年的跨年前夕,有數千對的戀人在這裡相抱擁吻,有上萬個來這裡一賭煙火的遊客在這裡對著手機倒數,除此之外每年更有數百、數千甚至上萬的畫家、文學家、音樂家、建築師對此發表了為數不等的評論,它改變了台北空間樣貌;它改變了週邊的消費習慣;它也改變了台北市的文化。其實我想說的只是文化,沒有文化內涵的台北101 只是一個空殼子,任何人只要有個幾百億,他要蓋多少個101 都不是問題。

反過來想,因台北101所型塑的文化又如何?阿里山、日月潭的文化又如何? 在街角的一家麵包店,聯合報主筆所發表的一篇社論,一個民運人士的自白,下課後的學生在書店裡的生活,這一景一物不都是文化的表微,那這些文化的深度又如何? 談這個前,我先提別的,今年寒假我在家裡看到一篇報導,韓國的一級古蹟:崇禮門遭祝融燒毀,我看著電視螢幕上一位韓國中年人說:這一夜大家都沒睡,大家都看著韓國歷史被燒毀,畫面中不時有人跪倒在地掩面哭泣,那一刻真是為之令人動容。歷史是一群人的共同記憶,歷史也是文化的記碌,好的文化、經過深層陶冶的文化是會讓人感動的。也許現在觀光局、政府、民間應該要去思考的是?在台灣這座島上有什麼是教人感動的? 是藍綠對抗?? 是舊時代守著台灣海峽的駐軍?是老師為了教導學生而犧牲了自已的假期? 還是一間咖啡店裡所發生的一段刻苦銘心的記憶?

另外,每個地方都要找出自已的特色和文化。我想,每個背包客來到西藏不是要來看高樓大廈、不是要來看賽車大賽,大家要來看的就是西藏,當我來到西藏看到藏民樂天知命的生活,能不讓我感動嗎? 同樣地我在看歐洲的設計,我看巴峇島的生活方式一樣讓我驚呼。近年來媒體偏頗的報導加上沒人出來大聲疾呼,台灣的文化好的一面也被一點一滴的給掩蓋住了。在全球化的時代,如果台灣還活在八卦媒體中,而不去體驗生活,這樣的台灣是有競爭力的嗎?我們要做的是去體驗生活,甚至去攙扶老婆婆過馬路也好,去對你爸媽說一句:「我愛你。」也好。台灣有的是文化,有的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歷史記憶。我不想有天,有人來看我住的地方,發現我們竟然生活在文化沙漠裡。

做一個非理性的人


某天下午,我在yahoo時尚專欄裡,讀到朱先生的專欄文章:做一個非理性的人,突然間,我完全同意朱先生的這一番話。

“非理性”這個詞中,我不知道負面的描述佔了多少個比率?但顯然在一般大眾的認知裡還負面描述還是佔了多數,情緒管理當中很重要的一門課,是如何改變自已非理性的思想,社會上也一直告訴我們,當我們不能理性思考時,暴力和情緒失控就隨之衍生出來,不過… 這顯然並不是這篇文章所要探討的內容。為了替”非理性”做正面的介紹。朱先生 特別在文章中註明: 非理性 (Unreasonable),並不是不思考(Unthinking),更不是不合理化(Irrational)。

朱先生更提到在他創業的過程中,只是從一個很天真的想法:他要凝聚一群人,一起找到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目的。是他的天真、是他的不理性為他的公司帶來很多加分。現在回想我去年參加若水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至今,「創業」就一直不停在我嘴邊不斷地出現,「創業」這個話題伴我渡過不少的歲月。創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管你是何種產業的都一樣,那就是創業成功的人大部分都只依著最初的想法做事,他們不會去想太多。因為當你考慮新創事業的風險時,你考慮著你事業的週轉金,你考慮公司的獲利……等等,當你考慮的越多後,你就越不會想去創業。因為這些想法都是負面的,但是大部分的創業課程當中,都在教你思考如何去避開這些風險,他教你理財,他教你準備新創公司的技能,但是很少人會教你要如何維持創業的熱情,那份熱情是來自於最初你想達成目標的憧景,來自於創業的意義。在這過程中,如果你太過理性的話,你可能會成功,不過你永遠沒有辦法變成卓越。

理性是殺死你熱情的元兇。

有一句廣告台詞,好像是說:…有夢最美。的確,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在設定夢想的時候,如果你可以不理性一點,你會有更深的體誤,尤其是那些完全不合常理的夢想,因為夢想本來就不屬於理性的範籌,而且當你在追逐夢想的時候如果你還能保持爛漫天真的態度,過程會變得更有趣。我以前跟家人出去旅行的時候,旅行社常常會載我們到買紀念品的地方,但是我比較想要的是這趟旅程的點點滴滴,我想要看看不同地區人的生活樣貌,甚至交一些不同地區的朋友,但是旅行社每次都把我們送進觀光景點,載我們到買東西的地方,好像我這趟旅程就得付出大筆大筆的鈔票,我要用鈔票來換取他們認為的優質行程。但是交朋友,去用心體驗這些都是無價的。我不認為百分之百理性的人知道這些價值。
做事帶有一點非理性不是會更好嗎?

如果有人要問我,為什麼要當一個非理性的人? Why? 我會說因為當一個人越來越理性之後,他就變得更機器人一樣了,真的。在<<創意經濟>>裡,有討論到機器人是否也具備創意,我不懂人的創意從何而來,但是機器人是從理性的框架下設定下來的,縱使未來機器人是有智慧的,它如果不能學會感性一點,它在我眼裡還是一台機器,你想要跟一台機器相處或相愛嗎? Oh My God !!! 我完全不敢去想。所以還是去當個非理性的人吧!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Happier 更快樂>> 讀後感

我對書中幾點有一些看法,第一個書中將”快樂”視為人生目標,但我覺得有更好的講法,朱平在他的專欄曾提到,你要去追尋的是人生的意義(meaning),然後去實踐它為目標,而不是去追尋快樂本身。快樂是我們內心自我滿足的心理狀態。我原以為去找尋”快樂”的都是一群不快樂的人或是不知道”快樂”為何物的人。對一些人來說,工作是一個受人羨慕的職業﹝Career﹞。但,很少人能在工作中找到超出個人的意義﹝Meaning﹞,甚至認為他天生註定要從事,並且接受這份有意義的工作使命﹝Calling﹞。簡單地來說,你在找尋快樂的這個過程,就是你在實現你使命的過程。

每個人都說:「要工作快樂,重要的是找到一個您喜歡的工作,或合乎您興趣的工作。」然而,最近的研究報告證明,當人們認為他的工作是一個使命﹝Calling﹞時,他會比別人更有成就感,更能感受到快樂。而這個快樂的感覺,跟他喜不喜歡,或是工作本身有趣或無趣是無關的。舉例來說:一個為家庭勞苦奔波的父親,當他知道他工作的一切是為了家庭,為了子女的教育,為家庭的生計著想時,他會比一些盲目的工作者快樂一些,為什麼呢? 因為那個父親知道他怎麼做是為了讓子女或伴侶在未來活得更快樂一些,他為愛而工作,而這份愛甚至已經超越他自已本身了。這是他工作的meaning,當他的工作有意義之後,他會活得快樂些。這跟純粹以賺錢為目標而工作是不一樣的,雖然前例那個父親也是去賺錢養家。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去賺錢而工作的那些人,到最後都會忘記賺錢的意義為何,他忘記賺錢是讓自已的生活更好,他忘記他想賺的根本就不是錢,當他們只看到表面的東西(ex:金錢),而忘了意義在時,他們就不快樂了。或者說,當你想要找一家餐廳吃飯時,也許你只是想找一個地方沉澱下來,也許你只是想跟心愛的人享受用餐的時光,這些就是你就做這件事情的meaning。當然,不管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你只要選擇做某件事情,你就會失去其它東西。這時候你可能就會去比較那些事情背後的meaning,何者熟輕熟重?

我之前常常會陷入 我應該要先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還是緊急但不重要事情,這兩件事情不管做不做都有他的理由。在<>的書中也有提到類似的情況,就是你要分配 應該做的事和你想做的事的時間,你想要快樂一點的話,你就要減少你應該做的事,而增加你想做的事。會讓你想做它的事情 或 者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它的意義對你來說比較大。

另外一點,我們大學有一堂”組織發展”的課,有提到正面情緒隱含著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也帶有正面情緒的影子。例如:你會有害怕失敗的念頭,就代表你想要成功。成功的人隨時都在面對自已的希望、願景、挑戰,但伴隨而來的是擔心、壓力、恐懼。恐懼是伴隨著希望某些事情成真,但我們常常迷失在恐懼中。所以很多時候,當你轉一個念頭,你的負面想法就變成正面想法,這轉換之間全在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你的正面想法會讓你感到快樂,負面想法會讓你感到不快樂,那你也可籍由轉換你自已的想法,讓自已快樂一些。

最後我覺得快樂是無法被客觀量化的,無法量化的理由是這快樂程度的決定權全在你的手上,你可能會認為你完全某件意義更深遠的事情,你就會變得更快樂,不過,事情本來就無關誰的意義比較大,只有對應到你深層的體會時,它的意義才會出來。一個在辦公室裡打掃的清潔工可能認為打掃是他的天職,打掃這件事對他的意義來說非常重大,那時因為他找到他工作(打掃)的意義,他知道做這件事的樂趣。但是同樣的工作,如果今天換了另外一個人,他可能也覺得打掃是很重要的,但是他沒有辦法體會出超越個人的意義在,他在做這份工作時,快樂程度就沒有那麼大。重點不在於快樂的程度,而是他知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子的快樂?

木童餐廳記實


夜晚,夜暮低垂,在人來人往的路旁,流水和一排典雅的樓梯抓住我的目光。當我走上樓梯時,兩旁的擺設讓我想起了鐵達尼號裡推開門扉裡入大廳的情景,接著服務生幫我拉開了門,在我左手邊我看見不同的陶製品、檯燈、高台花草;右邊則有玻璃、手飾…等等。我現在進入的這家是一個座落於鹽埕區鬧中取靜的木童餐廳。

任何人初來到此一定會被這琳廊滿目的飾品、桌椅、花台印象深刻,但是我今天會來到這裡最主要的目的還是來享受美食,木童餐廳真的是安靜到不行,我坐定位後服務生交給我一本manu後就留慢慢我欣賞,我點的是海鮮焗烤雞肉飯,在我進入這家餐廳後就一直有海潮流水和輕快的音樂從我耳邊響起,那是一派柔和又不失純真的音符。

隨後服務生送上了餐前酒和水,餐前酒裡面擺上簿簿的檸檬,喝起來微甜也有點微酸,非常乾爽。之後又送上了南瓜蟹肉湯,一份濃綢的蟹肉湯喝出多少的滿足和期待(期待主菜的到來)在我喝湯的同時,音樂敲敲地換成了一首深藏在我記憶裡的一首童歌,我的焗烤麵包,外皮脆,可是裡面靭性強,非常好吃。吃完後換上了沙拉,裡面有哈密瓜、切成半的蕃茄、鳳梨、蛋黃和各式蔬菜。 吃完養生沙拉後,再獻上主餐,綿綿的飯與剛出爐的起司搭配的恰恰好,在盤子上的還有一片厚實的雞肉,和一些配菜,餐後還有甜點、飲料,讓你的這一餐餘韻尤存。

如果你想要來這裡吃氣氛,來這裡吃幸福的話,來到位於五福路上的木童餐廳準沒錯,你所要準備的是一顆愉悅的心,然後走上樓梯和由服務生引領你到最適當的位置,也是最特別的位置,接著好好享受大餐!




木童歐法餐廳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50號2樓
電話:07-5335345